
解决2D图纸数字化的难题:标注数据信息提取与气泡图自动生成
发布时间:
2025-09-08 11:22
来源:
就目前来看,在制造业与工程领域中,2D图纸仍是最广泛使用的设计表达形式之一。然而,这些图纸大多以非结构化的图像或CAD文件形式存在,其标注信息(如尺寸、公差、注释等)无法被机器直接读取,成为数据流动的“断点”。如何高效提取这些信息并转化为结构化数据,以支持基于模型的定义(MBD)工作流,已成为行业亟需解决的难题。
从数据化到数字化:结构化提取是关键
2D图纸的“数据化”仅指将纸质图纸扫描为图像或保存为CAD格式,而“数字化”则意味着将图纸中的信息转化为可计算、可分析的结构化数据。这一转变涉及多项具体工作:
首先,光学字符识别(OCR)与符号识别是基础。传统OCR技术对印刷体文字识别率较高,但工程图纸中混杂了手写体、特殊符号、尺寸线与引线,需结合深度学习进行针对性训练。例如,最新研究通过卷积神经网络(CNN)与图神经网络(GNN)结合,实现了对尺寸标注的上下文感知识别,准确率提升至90%以上[1]。
其次,语义解析与关系重建是核心。提取的文字和符号需被赋予工程语义(如“Ø10”被解析为直径10mm),并重建其与几何特征的关联(如某尺寸属于哪个孔)。IEEE《智能制造中的知识表示》白皮书指出,这一步骤依赖领域知识库与规则引擎,以确保数据逻辑一致。
最后,数据结构化输出是落地点。信息需以标准格式(如XML、JSON或STEP AP242)输出,以便集成到PLM/ERP系统或直接驱动MBD流程。MBD要求将产品信息完全嵌入3D模型,而2D图纸的数字化正是为历史图纸提供可重用的数据源。

主流工具:从半自动化到AI驱动
目前市场上已有多种软件支持2D图纸信息提取,但自动化程度各异:
- AutoCAD with Dat Extraction:支持从DWG文件中提取属性数据,但需预先定义块属性,适用于高度标准化的图纸。
- Siemens Teamcenter Drawing Automation:提供批量处理与数据导出功能,但依赖模板配置,对手写体及复杂标注处理有限。
- OpenText™ InfoExtract:专注于工程文档的OCR与分类,但需大量人工校对。
这些工具大多需人工干预,难以应对图纸多样性。而近年来,基于AI的解决方案正突破这一瓶颈。例如CAPVIDIA 公司的BALLOON2D软件(MBDVidia的2D版本):
- 高精度识别:通过训练数十万张图纸数据,该软件能识别混合字体、符号及非标准标注,甚至适应部分污损或低分辨率图像。
- 自动气泡图生成:传统气泡图(Balloon Map)需手动创建,而BALLOON2D可自动识别标注位置,生成关联气泡编号,大幅缩短首检与评审时间。
- 结构化输出:软件同步生成特征清单(BOC, Bill of Characteristics)及数据报告(如CSV、Excel),并支持导出至QMS或MBD平台。
据CAPVIDIA案例研究,某航空航天企业使用BALLOON2D处理5000张历史图纸,标注提取准确率达95%,工时减少70%。该工具不仅加速了图纸数字化,更为MBD提供了无缝衔接的数据基础。
结语
2D图纸的数字化绝非简单扫描,而是通过AI与规则引擎将信息转化为可动作的数据。随着业界对MBD的普及需求增长,自动化提取工具如BALLOON2D正成为转型的关键推手。未来,融合视觉与知识的AI系统将进一步打通设计制造的数字线程,释放旧有图纸的潜在价值。
气泡图自动生成,2D图纸数字化,图纸标注识别,特征清单,BALLOON2D,图纸信息提取,2D图纸数字化专用软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