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精准降噪”时代如何有效进行工厂车间噪声源监测与检查?
发布时间:
2025-07-17 10:48
来源:
声源定位、动态管理与健康风险认知的突破,正推动噪声治理从粗放走向精密。
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信访举报平台数据显示,噪声污染投诉占比高达38.1%,仅次于大气污染,其中工业噪声占投诉总量的26.5%。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,工业噪声治理已从简单的“降分贝”转向精准识别、动态调控与健康风险协同管控的新阶段。

01 声源定位:从模糊管控到精准狙击
传统噪声治理往往“头痛医头”,而上海交通大学团队在《声学技术》发表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。研究人员在电厂关键设备附近布设声强测点,通过P-P双传声器探头测量厂房表面辐射声强,将设备厂房简化为面声源建模。
“过去我们只知道厂界超标,却说不清谁该负责。”论文通讯作者蒋伟康教授解释。通过计算11个主要噪声源对厂界预测点的贡献权重,团队发现燃机进口和前置模块分别以25.8%和33.9%的贡献率成为“罪魁祸首”。
基于此,团队针对性设计声屏障方案,使厂界噪声从超标值降至56dB(A),达到国家2类声环境标准要求。类似SOUNDPLAN的噪声预测软件和SoundViewer综合噪声诊断与检测系统在此类工程中正发挥关键作用,其工业噪声模块符合ISO 9613-2国际标准,预测误差可控制在1dB(A)以内。
02 动态管理:机场噪声的智慧调控
2024年公布的机场管理专利则展示了动态降噪的前沿实践。四川省机场集团的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居民区噪声,当航空噪声超标时立即启动声源定位-滑行道优化响应链。
系统首先通过雷达数据锁定目标航班,计算其已滑行距离与居民区直线距离;随后筛选满足安全距离的滑行道入口,模拟不同入口方案下滑行2000米时飞机与居民区的距离变化;最终选择使噪声影响时段最短的入口。
“调整滑行道入口的成本不到隔音墙的5%,却能减少15%-30%的居民区噪声暴露时间。”专利发明人青维山指出。这种动态策略在双跑道机场年均可减少上万次扰民事件。
03 隐匿危机:合规噪声的健康代价
更严峻的问题在于,即使符合现行标准,工业噪声仍在侵蚀健康。土耳其巴兹马伦大学对172名工人的研究发现,长期暴露于78.22dB(A)(低于85dB(A)限值)的家具厂工人,其2000-6000Hz听力阈值显著高于低噪声组(60.55dB(A))。
“高频听力损失是噪声性耳聋的早期信号。”论文第一作者Özge Gedik Toker强调。更令人意外的是,高噪声组工作效率评分(3.42)明显低于低噪声组(3.65),证明噪声通过认知干扰降低生产力。而类似SoundViewer综合噪声诊断与检测系统、SONOCAT的现场吸声测量系统等工具可快速识别此类隐匿风险。
04 技术融合:精准降噪的未来路径
当前噪声治理呈现三大技术融合趋势:
诊断精准化:如SoundViewer系统结合声阵列与频谱分析,实现噪声源可视化定位
预测智能化:通过机器学习优化声传播模型,预测精度提升40%
控制动态化:机场专利代表的实时响应系统已在首都机场、浦东机场试点
2025年新修订的《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标准》首次纳入“声源贡献率”指标,要求新建项目提供主要设备噪声贡献分析报告。“就像治理空气污染要追溯PM2.5来源,噪声治理也必须揪出‘真凶’。”参与标准修订的专家表示。
随着中国制造业迈向高端化,工业噪声治理正经历从被动防护到主动控制、从总量管控到源解析的范式转变。当某电厂工人摘下用了十年的耳塞,指着中控屏上实时跳动的声源贡献率数据说:
“现在我们知道该‘揍’谁了。”
这场静音革命才刚刚开始。
参考资料
1.曾鹏亚等.基于声源监测的厂界噪声预测及贡献分析方法研究[J].声学技术,2022
2.CN118609431A.基于噪声监测及声源分析的机场管理系统[P].2024
3.Gedik Toker et al.Industrial noise: impacts below permissible limits[J].BMC Public Health,2025
4.生态环境部.2023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[R]
SonoCat多功能声学测量设备,噪声检测,噪声监测,噪声模拟预测,SoundPlan,SoundView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