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智能材料重塑静音世界,主动降噪技术迎来革命性突破
发布时间:
2025-09-18 18:57
来源:
从嘈杂都市到个人空间,一场基于智能材料的静音革命正在悄然发生,传统降噪技术难以应对的低频噪声污染如今有了全新的解决方案。近年来,随着材料科学和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,智能材料为主动降噪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。
智能材料崛起:从压电陶瓷到MEMS扬声器
智能材料的核心在于能够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响应,并实现能量转换。在主动降噪领域,压电材料、磁致伸缩材料、形状记忆合金等成为研究热点。
2025年9月,xMEMS Labs宣布推出全球首款全频段MEMS扬声器Cypress,这款基于压电MEMS超声波换能器的产品标志着固态音频解决方案正式商用化。
Cypress采用创新的超声波调幅技术,取代了传统线圈扬声器的工作方式。它产生经过调制的超声脉冲来反映原始音频信号,这些脉冲在空气中解调后转化为丰富、细腻的声音。

超材料与人工智能的融合
智能材料的另一前沿领域是声学超材料——这些人工设计的结构能够以自然材料无法实现的方式操纵声波。
2025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展示了一种数字控制的压电超材料,它通过动态调整电路阻抗来最大化机电能量转换效率,从而在目标频率上优化吸收。
韩国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基于条件生成对抗网络(conditional GAN)的深度学习框架,解决了声学超多孔材料设计中的“多样性-一致性悖论”,设计多样性提升85.8%,物理一致性提高64.8%。
仿生学启发:猫头鹰羽毛的奥秘
大自然一直是人类技术创新的灵感来源。猫头鹰作为静音飞行的代表,其翅膀和羽毛的特殊结构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宝贵启示。
2025年5月,研究人员受猫头鹰皮肤和羽毛的高效噪声吸收结构启发,开发出了猫头鹰启发的耦合结构纳米纤维气凝胶(OSNAs)。
这种材料集成了乳液模板冷冻重建方法,气凝胶的猫头鹰羽毛层可有效吸收高频噪声,而空腔层则通过共振效应消散低频噪声,实现了宽带噪声的有效吸收。
多物理场协同:从算法到材料的整合
现代主动降噪系统不再局限于单一材料或技术,而是趋向于多物理场协同工作的综合解决方案。
Ansys与台积电合作,推进包括3D-IC多物理场设计解决方案在内的先进节点工艺认证。这种多物理场方法可帮助客户加速大型3D-IC设计的收敛,满足最严苛应用的需求。
2025年9月发布的飞利浦HearLink50系列助听器展示了智能材料与算法的完美结合,其AI智能降噪3.0让AI数据库大幅扩容,涵盖数千万种声音场景,可以实时检测分析噪声水平和言语模式。
交通领域的噪声治理创新
交通噪声是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,智能材料在高铁和公路噪声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。
2023年12月,成自宜高铁联调联试数据显示,新型超高强混凝土声屏障在安全性、吸隔声效果等指标上显著优于传统产品。该技术源于原中国铁路总公司设立的重点科研课题,旨在填补我国高速铁路噪声治理领域空白。科研团队历时多年攻关,累计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,成功突破技术瓶颈。
环保与可持续性:生物基材料的应用
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,智能材料的可持续性也成为研究的重要方向。
2025年4月,HS晓星先进材料公司与美国化学技术初创企业Trillium合作,成功开发出100%生物基碳纤维的原材料。这种创新突破意味着生产碳纤维时能够摒弃传统的石油基丙烯原料,更加环保、可持续。基于这一环保原料生产的高性能碳纤维,能够减少约15%至25%的碳足迹。
未来展望:智能降噪技术的挑战与机遇
尽管智能材料在主动降噪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,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。成本问题、规模化生产能力、材料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等都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难题。未来,智能材料在主动降噪领域的发展将呈现三大趋势:多功能集成化(声音控制、结构健康监测、能量收集等功能集成)、自适应智能化(根据环境变化自主调整声学特性)和绿色可持续化(可生物降解的智能材料)。
智能材料,声学超材料,主动降噪,现场声学测量,噪声检测与治理
上一页
上一页